5、寺庙内收藏佛教文物甚多,有宋光宗赵惇为太子时所书“云汉昭回之阁”碑(建国初,经市古碑展览认定为上海最古之碑)、明洪武二年所铸大钟、历代名人字画,包括苏轼《心经》书卷、文征明、陈继儒、张瑞图、伊秉绶等书轴长卷、扬州八怪、吴昌硕、张大千等人画轴,王一亭佛画多幅。有汉魏至清代石刻、铜铸、鎏金、白瓷、漆金佛像多尊。有《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》、影印宋《碛砂藏》(全称《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大藏经》)、日本《大正藏》(全称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)等版本大藏经。每日殿堂均对香客游人开放,并与欧美、东南亚、南亚、东亚诸国及港澳台等地区佛教界有经常的联系和友好往来。
6、1992年,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以后,中国进入了经济大发展时期。寺庙僧众和广大社会信众籍此期望寺庙早日改扩建的夙愿,也日趋成熟。1995年,上海地铁二号线建设正式启动,寺庙住持慧明大和尚英明果断,抓住机遇,亲自主持了寺庙改建工程的所有听证和论证,最终选择了最具传统寺院建设规范的宋代建筑形式,作为寺庙改扩建工程的规划原则。1998年11月16日,太平盛世喜逢甘露的上海寺庙隆重举行奠基仪式,寺庙整体改建工程如火如荼地全面启动。
7、如今,跨进寺庙山门,一座初具规模、弥漫着宋古遗风、璀璨辉煌的寺庙建筑群落,便会瞬时跃入眼帘,让人目不暇接,留连忘返,不可言喻的美感由然而生。
8、寺庙建筑布局在严格的中轴线上。从南至北依次座落着山门钟楼鼓楼、大雄宝殿和法堂。
9、寺庙山门朝南,与天王殿合一。额首“寺庙”三个隶体大字,乃著名书法家邓散木先生1945年所题,沿用迄今。山门地面层铺砌优质花岗岩,半椭圆型拱门门券雕刻着宋代云纹花饰。钟楼鼓楼各侧东西,钟楼底层是重新恢复的“天下第六泉”——涌泉,上悬精铸3吨的和平钟。鼓楼采用架空方式将地铁出入口覆盖起来,上置直径38米牛皮大鼓。
10、大雄宝殿殿高26米,庑殿重檐,内竖46根直径72至8米、精心加工的柚木柱子,建筑用木料达3000多立方米,大雄宝殿以铜瓦为顶。殿内供奉一尊15吨纯银铸造的释迦牟尼佛像。大殿底层为千人讲经堂,地下为1000平方米的藏经库,内将存放13万片石刻藏经,以保后世流传。
二、长沙何地可以放生黑鱼
1、大雄宝殿两旁是东西厢房,有两层雕梁廊道与整个寺院相连,廊道边缘建有汉白玉莲花立柱和围栏。东厢房设观音殿,内供高2米千年香樟独木观音像,西厢房设牟尼殿,内供高87米、重11吨,用整块缅甸白玉雕刻的释迦牟尼佛坐像。
2、大雄宝殿殿前广场正中,是新落成的福慧宝鼎。用白铜铸造的福慧宝鼎,重5吨、高23米,矗立在重36吨、以整块万年青石雕刻而成的宝鼎基座上,宝鼎侧面铸有慧明大和尚亲自撰写的、详细记载这座千年古寺历史之传承的铭文。
3、寺庙凡供佛像的殿宇顶部,皆精选金黄琉璃瓦或铜瓦铺砌,屋脊和飞檐置贴庄严古朴的金龙吻、象、五轮塔、仙人、走兽、垂鱼、风铃等装饰物,以默祈吉祥如意、播福四方。而门、窗、柱、梁,则全部采用进口缅甸柚木做成,置身其中,顿觉清香扑鼻,更添虔诚悟佛之心。
4、寺庙庙东南隅,新建成一座梵幢。梵幢由整块花岗岩石雕刻而成,长18米,直径1米,重160吨。梵幢正面镌刻着慧明大和尚亲笔书写的“正法久住”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,背面刻宋苏轼书《金刚经》一部,石柱上部为16吨白铜浇铸表面贴金、代表佛陀说法之四面狮吼像。
5、座落在寺庙西北隅的静安宝塔,为7层平面方形,宝塔占地面积85㎡,建筑面积952㎡,塔刹为金刚宝座塔样式,青铜浇铸,表面贴金。金佛殿座落于大雄宝殿后面的法堂最高层,仿宋代建筑风格,柚木铜顶架构,殿内将供奉一尊两吨重纯金释迦牟尼佛像。法堂东、西顶端20米高处,建有知恩阁和报恩阁,与庙前的钟、鼓楼遥相呼应。
6、慧明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、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、上海佛学院院长、上海寺庙方丈
7、26日,上海龙华古寺向市红十字会捐款100万元,用于四川雅安地震救助。
8、9点,在上海龙华古寺华林丈室,举行了一场爱心涌动的慈善捐款。龙华古寺方丈照诚大和尚,监院平熙法师,办公室丁明先生向上海市红十字会捐出人民币100万元,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、常务副会长马强先生代表市红会接受捐款,并回赠赠书。
9、四川雅安地震发生时,龙华古寺方丈照诚大和尚带领弘法团身在美国,但他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时刻关注灾情发展。一回上海,立即就以行动展开募捐活动——发动信众倾力捐款,大和尚以书法回赠广大信众。据初步估算,大约数千幅计。
10、24日一大早,照诚大和尚就在龙华古寺大雄宝殿前,为地震捐款